| ISBN/价格: | 978-7-5086-5717-2:CNY69.80 |
| 作品语种: | chi eng |
| 出版国别: | CN 110000 |
| 题名责任者项: | 增长的方法/.(美) 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, 布鲁斯·格林沃尔德著/.Joseph E. Stiglitz, Bruce Greenwald/.陈宇欣译 |
| 出版发行项: | 北京:,中信出版社:,2017.06 |
| 载体形态项: | 442页:;+图:;+22cm |
| 提要文摘: | 20世纪60年代,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最具比较优势的农业。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,而是大力发展造船、汽车、电子工业,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。韩国当时的做法是,先封闭市场,通过自己的市场,累积自己的技术;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,再转向出口,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。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%。这是看似放弃效率,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。《增长的方法》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·斯蒂格利茨的重磅新书。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: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,一个“学习型社会”,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,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,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。正如1987年诺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·索洛(RobertSolow)所说,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科技的进步和学习,这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之后体现得越发明显。内生性学习和知识生产带来创造发明,推动科技进步,提高劳动生产率,劳动产品的丰富导致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。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,社会进步更多地体现在对科技的学习和经济发展的追赶,也就是涉及外部性学习。对于全体人类社会,知识的生产和外溢扩散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。这就要求通过各种制度设计,比如恰当的奖励政策、专利制度、投资政策等,创建有利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学习型社会。本书以全社会为视野,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,可以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个有益的参考。 |
| 题名主题: | 社会教育 关系 经济增长 研究 |
| 中图分类: | F061.2 |
| 个人名称等同: | 斯蒂格利茨 (Stiglitz, Joseph E.) 著 |
|---|
| 个人名称等同: | 格林沃尔德 (Greenwald, Bruce) 著 |
| 个人名称次要: | 陈宇欣 译 |
| 记录来源: | CN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|